2025年金属3D打印市场:AI接管打印厂!18激光器+实时优化行业进入‘无人驾驶’时代
日期:2025-03-07 发布者: 重力 低压铸造模具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金属3D打印,又称金属增材制造,是一种通过逐层堆积金属粉末或线材直接制造三维金属零件的先进的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概念提出以来,该技术凭借其无需模具、高度定制化、材料利用率高等优势,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应用。

  金属3D打印,又称金属增材制造,是一种通过逐层堆积金属粉末或线材直接制造三维金属零件的先进的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概念提出以来,该技术凭借其无需模具、高度定制化、材料利用率高等优势,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应用。

  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等领域对复杂结构件和轻量化需求的激增,金属3D打印技术成为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金属3D打印(金属增材制造)是一种以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激光或电子束逐层熔融金属粉末,直接成型复杂结构零件的制造技术。

  相较于传统减材制造,其优势显著:设计自由度提升80%以上,材料浪费减少90%,生产周期缩短50%-70%。

  根据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金属3D打印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该技术已被列为“十四五”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全球市场正以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超20%的速度扩张。

  近年来,金属3D打印技术在多激光协同、大尺寸成型、材料多样性等领域取得关键进展。例如,多激光系统(12-20束)的普及使打印效率提升30%以上,电子束熔融(EBM)技术成功应用于钨、钼等难熔金属加工。

  中研普华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金属3D打印设备市场规模突破45亿美元,其中中国贡献占比达28%,成为全世界第二大市场。

  2020-2024年,全球金属3D打印市场规模从72亿美元增长至200亿美元,CAGR达22.5%。北美(占比38%)和欧洲(32%)仍为主导,但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增速最快(CAGR 31.8%)。

  中研普华研究显示,航空航天与医疗领域贡献超60%的市场需求,SpaceX火箭发动机中40%的部件采用金属3D打印制造,骨科植入物定制化生产渗透率提升至25%。

  中国金属3D打印设备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2.43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31.71亿元,CAGR达26.4%。中研普华预测,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95亿元。

  政策红利是关键驱动力:工信部《增材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将金属3D打印列为高端装备突破重点,2024年一季度国内融资总额达4.62亿元,威拉里2.5亿元B轮融资创下材料领域新高。

  金属粉末是核心原材料,钛合金、高温合金、铝合金占比超70%。2024年,国产钛合金粉末成本降至进口产品的60%,但航空级材料仍依赖瑞典Sandvik等国际巨头。

  中研普华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金属3D打印材料市场规模达17.7亿元,预计2027年突破111亿元(CAGR 44.4%)。

  设备厂商形成“一超多强”格局:铂力特(市占率35%)、华曙高科(22%)、先临三维(18%)主导国内市场。

  国际品牌如EOS、SLM Solutions仍占据高端市场,但国产设备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40%-60%。2024年,多激光设备(≥4束)销量同比增长45%,大尺寸成型(≥600mm)设备需求激增。

  航空航天:C919发动机燃料喷嘴、长征火箭涡轮泵采用金属3D打印,2024年相关设备需求超155台/年,价值量4.94亿元。

  汽车:特斯拉一体化压铸模具、蔚来轻量化底盘部件加速采用3D打印,2024年行业规模突破80亿元。

  消费电子:苹果Apple Watch Ultra钛合金表壳、华为折叠屏铰链轴盖带动市场,预计2028年全球3D打印钛合金消费电子部件市场规模达945亿元。

  技术创新红利:多材料打印、直接能量沉积(DED)技术成熟,设备效率提升与成本下降(EBM设备成本降幅超50%)打开民用市场。

  政策加持:国防、航天领域“自主可控”需求推动设备采购,2024年国家大基金增材制造专项投入超20亿元。

  产业链整合:设备厂商向服务商转型,铂力特“设备+材料+服务”一体化模式毛利率提升至58%。

  技术壁垒:高端材料、光学振镜等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地理政治学或导致供应链中断。

  制造范式变革:3D打印从“补充工艺”转向“主流工艺”,2030年全球金属增材制造零件占比将达15%。

  全球化与本地化并行:欧美“制造业回流”倒逼中国设备出口,2024年国产设备海外销量增长120%。

  加强产学研合作:联合高校攻克纳米级粉末制备、多物理场仿真软件等“卡脖子”技术。

  资本布局建议:关注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龙头,以及材料、软件细致划分领域“隐形冠军”。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持续深耕增材制造领域,依托《2024-2029年中国金属3D打印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等系列研究,为公司可以提供从市场洞察到战略落地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如需获取定制化产业规划、园区招商或IPO募投可研服务,欢迎联系中研普华专家团队。

  (注:文中数据均来源于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国家统计局、上市公司年报及行业访谈,图表略)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



上一篇:绿色化智能化双驱动 产业焕新升级鼓声急
下一篇:
宁波方正收盘跌落336%最新市净率158总市值2012亿元